当前位置: 首页 > 第三十次会议

聚焦大就业服务大民生

时间:2020-08-25  来源:  作者:   [收藏] [打印] [关闭]

  ----人社部门做好当前就业中心工作调研分析报告

  黄冈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郑光文

提要:就业是民生之本、财富之源。作为有着750万人口的革命老区,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就业优先,聚焦服务当前的精准扶贫、企业用工、市区人口聚集等中心工作,想方设法把就业这个最大的民生抓紧抓好,全力做好就业这篇文章,积极促进黄冈高质量发展,建功黄冈“力争上游”。

  就业是民生之本、财富之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就业优先,做好百姓就业这篇文章。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是推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奋斗之年。作为有着750万人口的革命老区,如何把就业这个最大的民生工作抓紧抓好,是一个值得思考和探索的课题。近日,笔者随市人社局课题调研组,深入晨鸣纸业、绿宇环保、黄州伊利、康瑞电子等企业开展专题调研,综合分析我市“春风行动”、就业扶贫、一季度就业情况等数据后形成专题调研分析报告。

  一、当前我市就业工作的现状和问题

       今年一季度,全市城镇新增就业6618人,较去年同期增长了67.08%;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5588人,较去年同期增长了83.88%;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4331人, 较去年同期增长了177.81%;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2.02%,低于省规定比例,全市就业形势总体稳中向好,主要呈现四个特点:一是就业岗位不断增加。随着我市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加大,交通设施不断完善,仓储、物流、餐饮、网络、旅游等第三产业迅猛发展,全市就业岗位持续增加。以黄州城区为例,晨鸣纸业、星晖新能源等大企业先后落户黄冈,市区企业招工数量不断上升,今年市区企业用工需求增加了近3000人,相比2018年提升了23%。二是企业用工待遇逐年提高。今年节后,全市大部分工业园区企业员工的工资待遇较去年增加了6-10%,一线生产员工月薪一般在2500-4000元,技术型员工月薪一般在4000-8000元。求职者普遍青睐薪酬待遇和生活配套较好的企业,如到索菲亚家居、黄州伊利公司应聘的人员络绎不绝,供不应求。三是就业流失率略有下降。经统计,当前全市企业员工平均流失率为12%,与2017年、2018年同期基本持平,呈下降趋势。四是企业招工压力有所减缓。一方面,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对返乡就业创业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宣传,人社部门大力推动返乡创业工程,全市涌现出一批返乡创业优秀代表,如罗田燕儿谷生态农业观光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志新。近几年,返乡务工人员增多。全市共吸纳返乡务工人员就业近31.5万人,占全市外出务工人员总数的20%。另一方面,部分工业园区,特别是南湖工业园区的公共交通设施、工作环境得到改善,求职者就业意愿增强,园区所辖企业招工压力相比去年有所减缓。
       同时,当前就业用工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3个方面。第一,结构性缺工矛盾仍然存在,高技能人才较为缺乏。当前,全市大部分用工企业普工类人员基本不缺,主要缺少管理型、专业技术型和技能性人才,难以招聘,阶段性、季节性缺工时有发生。虽然我们开展了实习实训、校园招聘、校企业合作等措施,但招才难、留才难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第二,部分园区公共基础设施和企业生活配套跟不上,导致留人难。如禹王工业园部分企业因公共交通设施、工作环境和员工待遇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导致部分企业即使招到了员工,也留不住。第三,劳动者择业要求期望过高,带来就业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新生代农民工依然以三高一低为主要特征:受教育程度较高,职业期望值高,物质和精神享受要求高,工作耐受力较低。他们在市区内或者外出打工,已经不是简单的为了获得工资,而是更加注重对职业前景的选择、实现个人价值、扩大视野和体验享受生活,相当部分新劳动力不愿意从事流水线的一线普工工作,就业流动性加大。
       二、做好当前就业中心工作的主要对策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结合我市当前的精准扶贫、企业用工、市区人口聚集等中心工作,我们要聚焦中心服务大局,坚定不移地坚持就业优先,想方设法把就业这个最大的民生抓紧抓好,全力做好百姓就业这篇文章,建功黄冈“力争上游”。
     (一)做好服务精准扶贫文章
       今明两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做好就业扶贫工作,促进贫困劳动力就业创业,助力脱贫攻坚,是我们人社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
      搭建平台促进就业。通过举办精准扶贫专场招聘活动,促进城乡劳动者特别是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和返乡创业。认真落实企业吸纳贫困人员就业补贴、一次性创业补贴等政策措施。适当开发养路、护林、保洁、生态管理等公益性岗位合理安置贫困人员。通过多种形式的就业服务,实现1人就业全家脱贫的目标。2019年春节前后全市已举办精准扶贫专场招聘会104场次,共有400余家企业参与招聘,与8000余名贫困人员达成就业协议。
       劳务协作介绍就业。全面深化县内对人、市内对村、省内对县、省外对发达省市的贫困人员四级劳务对接,提高组织化程度,对外出务工的贫困人员,给予300-500元交通补助。
       扶贫车间吸纳就业。鼓励引导劳动密集型分散加工生产、用工形式灵活的企业到乡到村建立厂房式(企业+车间+贫困户)、居家式(企业+贫困户)、基地式(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融合式(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推动当地贫困群众从事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等扶贫车间,方便贫困人员在家门口就业。

       (二)做好服务企业用工文章
       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开拓“网站+微信+现场”的招聘服务模式,做到线上与线下招聘同步。多渠道宣传发布招聘信息,将本地用工信息送到社区、村组进行张贴发布,将用工信息送到求职者家门口。多途径发布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招聘活动安排,组织专门人员为企业和求职者提供免费就业政策咨询和岗位信息。
       开展春风行动。充分利用春节期间外出务工人员集中返乡的有利时机,举办“春风行动”系列招聘活动。今年春节前后全市已举办各类大型招聘会144场次,进场企业达2616家,提供近8.15万个就业岗位,已为近11万名求职者提供免费职业介绍,招聘现场初步达成就业意向5.1万人。其中黄州城区举办招聘会18场,进场企业415家,提供就业岗位1.25万个,进场求职1.6万人,现场达成就业意向9500人。当前,全市1496家规模企业用工总体稳定,平均缺工率5.2%。其中,市直规模企业平均缺工率4.9%,招工形势乐观。
       拓展服务内容。建立局领导、局属单位负责人联系企业机制,不定期深入企业实地帮助解决问题。针对企业普遍缺乏专技人才、技术工人等问题,继续组织重点用工企业到北京、武汉等大城市开展“招才引智校园行活动”。加强校企合作,组织企业到黄冈师范学院、黄冈职业技术学院等本地院校进行推介,吸引专业对口学生留在本地就业,安排技师学院、中职集团学生到市区企业顶岗实习,持续开展“每周三固定招聘日”活动,尽最大努力解决企业用工需求。
       提升职业技能。进一步实施“黄冈工匠”培育行动,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继续实施“乡村能工巧匠”培育计划,组织开展各类职业技能竞赛活动,着力构建以企业行业为主体、职业(技工)院校为基础、民办培训机构为辅助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下大力气培养各类技能型人才,满足企业需求,助推职工稳定就业和实现更高质量就业。
       引入市场机制。鼓励社会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民营人力资源企业有序参与服务企业用工,引导企业用工从“找市长”变为找“市场”。同时,帮助企业克服“等、靠、要”的思想,主动了解市场,主动对接劳动者的需求,研究吸纳人员的措施办法,在创优工作环境、提高福利待遇、增强保障激励上多想办法,多出实招,多给红利,增强自身吸引力。
     (三)做好服务市区人口聚集文章
       强化组织协调。成立市人社局服务人口聚集工作专班,制订工作方案,细化工作责任,抽调专人到市政府集中办公。加强综合协调,充分发挥牵头单位作用,主动联系市直、区直等单位,形成合力做好进城落户人员就业创业和社会保障工作。
       强化政策落实。将进城落户人员纳入公共就业服务范围,免费享受职业介绍、职业指导、创业规划等服务。符合条件的进城落户人员参加培训的,可享受200元-2000元就业技能培训补贴、800元-1200元创业培训补贴。支持进城落户人员自主创业,对符合条件的,一般给予2000元一次性创业补贴,大学生及返乡人员给予5000元创业补贴;15万至100万元财政贴息创业担保贷款。大力实施返乡创业工程,依据黄冈市政府办公室《黄政办发〔2018〕15号》文件精神,返乡创业企业可享受入驻平台最高10万元场租、水电补贴,吸纳大学生实习、见习、就业补贴等涉及资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人才、用地、税费方面十大类返乡创业扶持政策。
       强化资金保障。计划每年在就业专项资金中安排300余万元,三年共安排1000万元用于落实培训、就业创业补贴等政策。

© 2020 湖北省黄冈市人大常委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