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六届第四次会议

黄冈市人民政府关于《市人大常委会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 安全生产法〉和〈湖北省安全生产条例〉实施情况报告的审议意见》研究处理情况的报告

时间:2022-08-17  来源:  作者:   [收藏] [打印] [关闭]

 
黄冈政函〔2022〕84号
 
 黄冈市人民政府关于《市人大常委会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湖北省安全生产条例〉实施情况报告的审议意见》研究处理情况的报告
 
市人大常委会:
       2021年8月,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九次会议听取并审议了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汪柏坤代表常委会执法检查组所作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湖北省安全生产条例〉实施情况的报告》,并在发市政府办公室的黄常办函【2021】15号文件中提出了明确的意见和建议。对此,市政府高度重视,深入研究剖析,逐项制定整改措施,压实相关单位责任,认真完成整改任务。现将整改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安全发展的理念树得不牢固方面
       问题一:少数地方存在重发展轻安全的思想,没有能够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和安全生产的关系。部分行政执法单位考虑到优化营商环境的需要,对企业安全违法违规行为态度暧昧、查处不严,安全生产严管重处的高压态势没有形成。
       整改措施:加强安全生产普法宣传,树牢安全发展理念,严格依法查处违法行为,形成对安全生产严管重处的高压态势。
       整改情况:一是深入开展宣传贯彻。将“一法一条例”纳入市县两级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组织安委会各成员单位专题学习。邀请省应急管理厅领导对全市应急管理干部、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开展“一法一条例”宣讲,各县(市、区)、乡镇相应加强宣传贯彻,在黄冈日报、云上黄冈等多家媒体上连续发布新《安全生产法》解读。二是保持严管重处的高压态势。组织各县(市、区)、市直20个专委会开展3轮安全生产大检查大整治行动,共排查隐患29650个,责令停产整顿90家,责令关闭11家,执法立案125起,处罚442.26万元。先后投入223万元聘请国家级和省级专家对36家重点危险化学品、10家非煤矿山和44家重点工贸企业进行“专家组+执法组”双组执法检查,解决一批原来监管看不见、查不出的问题。
       问题二:红安有一乡镇烟花爆竹专卖点行政许可证过期依然正常经营,相关执法部门没有依法给予相应处罚措施。
       整改措施:开展烟花爆竹安全检查执法行动,打击非法违法行为。
       整改情况:组织开展烟花爆竹安全检查执法行动,市县两级共检查批发、零售企业2041家,检查发现烟花爆竹其他安全隐患1522条(已全部整改完成),发现不具备安全条件零售店(点)147家,吊销许可证数量41家,取缔非法经营点121家,下达限期整改指令文书380份,现场检查记录487份,经济处罚58.62万元,收缴非法产品9910件,处罚涉案人员18人。
       二、生产经营单位安全意识不强方面
       问题:部分企业主要负责人对安全生产法规的七项职责内容不清楚,安全意识淡薄,依然存在麻痹思想、侥幸心理,认为交了保险就万事大吉,重事故处理轻事故预防,重生产经营轻生产安全,重企业效益轻安全保障。员工缺乏安全生产意识、安全生产知识和安全生产技能。
       整改措施:进一步推进企业主要负责人落实安全生产法定职责专项行动,督促开展宣讲、自查、承诺等活动。
       整改情况:一是开展企业主要负责人落实安全生产法定职责主题活动。编制《黄冈市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法定责任指引》,分批在危险化学品等11个行业领域,由主要负责人开展集中研讨、集体授课、对标自查、公开承诺等方式,强化安全意识。二是开展安全生产“六个一”活动。即制定一份责任清单、开展一轮专题培训、组织一轮“双组执法”、通报一批典型案例、形成一套工作机制、开展一次警示教育。向每家企业发送《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清单》;培训企业负责人、安全经理等安全管理“关键人”5500余人;对49家重点企业开展“执法组+专家组”双组执法,发现安全隐患430余处,责令停产整顿20家;市县两级共选派291名应急管理部门干部作为安全联络员进驻685家企业;建立企业逢会必讲安全五分钟制度。
       三:安全生产投入不足方面
       问题:有的企业在规划建设阶段对安全生产的投入就存在先天不足,导致安全设施不完善、装备水平不高、生产条件较差、安全隐患较多。
       整改措施:加大安全投入检查力度,对在规划建设阶段安全生产先天不足的,督促企业开展设计诊断并消除隐患。
       整改情况:通过“企业自查、专家会诊、群众举报、部门执法”等方式,组织各县(市、区)、市直20个专委会开展3轮安全生产大检查大整治行动,责令停产整顿90家,责令关闭11家。制定《安全生产分级分类监管执法办法(试行)》;依法依规严格执法,将全市205家重点监管企业纳入“双随机、一公开”抽查检查数据库,完善执法模式。2021年全市非事故处罚类立案125起,处罚442.26万元,倒逼企业加大安全投入。
       四、安全管理制度执行不严方面
       问题一:有的企业安全培训较少或流于形式,从业人员安全意识不强,安全生产常识和自我防护能力不足,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现象时有发生。
       整改措施:开展安全生产事故警示教育会,覆盖所有企业员工。
       整改情况:在安全生产“六个一”活动中,建立安全联络员制度,开展警示教育活动。市县两级共选派291名应急管理部门干部作为安全联络员进驻685家企业,督促企业按照“全员观看安全生产警示教育片、随机抽取职工交流发言(开展安全大讨论)、联络员归纳总结点评”三个程序组织开展警示教育,促进提升企业安全意识。
       问题二:黄冈新希望饲料科技有限公司现场粉尘清扫不及时,装卸搬运工未按要求佩戴劳动防护用品,湖北大二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存在焊工无证上岗,氧气、乙炔气瓶与明火点距离不够等问题。
       整改措施:督促黄冈新希望公司、湖北大二互科技公司迅速整改隐患。
       整改情况:2021年7月21日,黄冈高新区管委会对两家企业开展安全检查,将发现的14条问题和隐患的责令限期整改指令书下达给企业,8月20日,组织对两家开展复查,已全部整改到位。
       五、安全生产规划编制滞后方面
       问题:部分园区在建设初期没有制定安全生产规划,比如,黄冈化工园未制定专门的安全生产规划,园区消防管网、双电源、危险化学品专用停车场等一系列问题亟需得到解决。
       整改措施:编制安全生产规划,完善消防管网、双电源、危险化学品专用停车场建设。
       整改情况:一是黄冈化工园已委托第三方编制《黄冈化工园产业发展规划》《黄冈化工园安全发展规划》,并通过专家评审会。二是园区供水设施及管网项目于2021年12月完成《化工园区消防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正在进行消防管网施工。三是加快园区双电源工程。投资1600余万元架设3.9公里10KV4回路专线至化工园,电力杆线架设、穿越江北铁路顶管工程已完工,工程已整体完工。四是加快危险化学品停车场进度。投入资金390万元,已完成建设停车场一期项目,场地已平整硬化。
       六、安全隐患整治还不彻底方面
       问题:隐患的整改力度不够,效率不高,比如,红安县八里湾镇2016年发现的地质灾害隐患,到目前,工程、措施和方案仍处于前期工作阶段,没有落地落实整改到位。
       整改措施:对所有隐患进行回头看,确保全面完成整改任务。
       整改情况:市安办通过“企业自查、专家会诊、群众举报、部门执法”等方式,组织各县(市、区)、市直20个专委会开展3轮安全生产大检查大整治行动,出动检查人员91704人次,排查隐患29650个,已整改29295个,整改到位率98.8%。针对红安县八里湾镇新田铺地质灾害隐患长期未解决的问题,红安县政府督促八里湾镇专人包保负责隐患整改,已完成整改。
       七、部分行业领域安全生产风险较大方面
       问题一:燃气行业监管链条长,涉及监管部门多,部分县(市、区)部门之间没有形成监管合力,特别是对于打击破坏燃气管道设施和“黑气点”执法力度不大。多数乡镇仍然存在无证经营的黑气点、气贩子(流动气贩子)为过期钢瓶充气、无危化品运输许可证车辆运载燃气钢瓶的违法行为。
       整改措施:开展燃气行业专项整治,重点打击破坏燃气管道、无证黑气点、非危化专用车辆运输燃气气瓶的违法行为。
       整改情况:一是进一步压实各方责任。1月26日,组织各县(市、区)燃气专委会召开全市燃气安全生产工作会议,要求各地深入开展燃气安全排查整治工作。二是进一步加大隐患整改督办力度。市燃气专委会印发《黄冈市城镇燃气安全排查整治工作方案》等文件,指导各县(市、区)开展燃气隐患排查整治,对各地开展三轮专项督导。省委安全生产督查反馈问题37处,省燃气专委会督查反馈问题1860处、各地自查隐患386处,已全部整改到位。三是进一步加快燃气老旧管网改造和智慧化建设。编制《黄州城区天然气管网现状图》《黄州城区天然气管网现状数据表》。市区燃气管网数据采集与应急指挥调度系统建设(SCADA 、GIS系统)已建成投入使用。
       问题二:农村和农业领域的安全生产情况存在着底数不清、监管薄弱的问题,农业机械、农村公路、农村建筑等方面的安全生产问题日益凸显。
       整改措施:摸清农村和农业领域安全状况,制定防范措施,进行整治。
       整改情况:一是开展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整治工作。出台《黄冈市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方案》,启动我市农房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已基本完成入户排查、信息录入工作。2021年5月7日,市政府在罗田县召开现场会,对农房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百日攻坚”行动再动员、再部署。2022年5月,组织各地开展了城乡自建房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二是全面整改农业机械安全生产存在的底数不清、监管薄弱等问题。先后下发《全市渔业船舶农业机械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和项目推进清单》《黄冈市农业农村领域安全生产隐患大检查和专项整治工作的实施方案》等文件,进一步压实安全生产责任,坚决遏制重大安全事故发生。抓好农业机械安全生产工作预防,开展三轮次安全隐患大检查和专项整治工作,共检查企业383家,查出隐患23个,已整改隐患23个。三是强化农村道路监管。全面摸清各县(市、区)农村公路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加快推进农村公路桥梁消危行动力度,截至目前1089座危桥已完成改造965座。持续推进农村公路安全保障工程,继续加大资金投入,在临水临崖、急弯陡坡、事故多发路段建设完善安防工程。督促乡镇、村落实农村公路安全隐患整改,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法规宣传。
       八、部分区域执法主体不明方面
      问题:随着行政区划不断调整,在安全生产监管上存在责任主体划分不明确的问题。比如白莲河示范区、临空经济区暂无相对应的职能部门,涉及电力、油气长输管道领域的安全生产监管难度较大。
       整改措施:明确监管主体,落实监管责任。
       整改情况:进一步明确两区属地管理职责,加强隐患整改推进、协调、督办力度,通过周调度、月通报和隐患销号制度,完成省能源局、市政府制定的年度整改目标。截至2021年年底,已完成整改116处,剩余19处隐患(白莲河示范区10处、英山县7处、罗田县2处)通过黄冈中燃管道升级改造项目完成。
       九、基层安全监管力量严重不足方面
       问题:针对“乡镇(街道)安全监管机构人员多是兼职,投入精力有限,且受行政执法资格和执法权限影响,能够参与安全监管执法工作的人员较少”的问题。
       整改措施:对乡镇(街道)安全监管机构和人员开展调研,督促建立覆盖乡镇级的安全网络。
       整改情况:将此项列入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提升的改革中,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已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要求完善基层应急指挥体系。全市各乡镇(街道)和村(社区)都已明确专人负责应急管理工作;各功能区已设置安全管理机构并配备相关人员。
       十、安全监管保障水平有待提高方面
       问题:普遍缺乏专业的技术力量和专业救援队伍,信息化建设滞后,应急救援装备、物资比较短缺。安全监管点多面广,现有人员、装备和专业水平难以适应安全生产的需要。
       整改措施:加强安全生产专家队伍、专业救援队伍、应急装备建设。
       整改情况: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的实施意见》,强化队伍物资装备建设。一是组建专家队伍。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建立全市自然灾害和安全生产专家库,建立专家管理和联席会议制度,严格实绩管理和动态补充。二是组建专业应急队伍。建立安全生产、防汛抗旱等4支专业应急队伍。市直单位按照职能职责和应对较大事故(事件)组建不少于18人的市级专业应急队伍,各县(市、区)参照执行。三是组建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队伍。整合优化应急管理系统执法职能,统筹执法资源,补充执法力量,完善执法体系,强化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能力。四是加快装备和设备标准化储备。依托鄂东南应急救援基地,配置防汛抗旱、森林防火和防震减灾救灾装备,提高应急处突能力。落实《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装备配备标准》,各县(市、区)按照应配尽配原则,配齐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装备。
       十一、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亟需加强方面
       问题:市级安全生产综合应急预案多年来未进行修订完善。各行业部门应急救援预案尚未做到全覆盖。部分生产经营单位应急救援预案编制不科学,部分企业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与政府组织制定的应急救援预案没有很好衔接。
       整改措施:制定应急预案修订计划,各行业进行自查,完善应急预案体系。
       整改情况:已启动市级安全生产总体预案修订工作,组织各项应急预案修编牵头单位召开专题会,下达了预案修编对接工作任务。市应急管理局牵头制定《黄冈市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规程》,完善防汛抗旱、森林防灭火、地震和地质灾害、安全生产制度,优化信息报送、应急响应和危机处置工作流程,提升应急管理工作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市交通运输局已完成1个总体预案、5个专项预案简本编制修订工作,精简优化程序。
 
 
                  2022年6月7日

 

© 2020 湖北省黄冈市人大常委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