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高校实践育人暨创新创业现场推进会侧记
时间:2015-08-03 来源: 作者: [收藏] [打印] [关闭] 紧扣转型发展总要求,找准落后地区创新发展的突破口,确立“1151”目标,3万多名大学生到黄冈实习实训,8000多名大学生在黄冈就业创业。 深入开展“千企联百校”,打造协同创新的核心平台,我市与高校对接技术合作项目达700多个,引进科技成果100余项,实现经济效益近50亿元。 “政府站位高,眼光看得远。政策力度大,服务措施实。产学融合深,合作领域广。创新载体多,创业氛围浓。”7月30日至31日,全国高校实践育人暨创新创业现场推进会在我市召开,国家教育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杜玉波如此总结“黄冈经验”,他对我市在高校实践育人和创新创业方面的探索给予充分肯定,并号召各地学习黄冈经验。 创新创业,刷新革命老区印象 大别山创业中心,位于市区繁华的中心地段。这里原是老卫校,经过资源整合和一番修葺后,面貌焕然一新,成为孕育一颗颗梦想种子的肥沃土壤。 走进创业大楼,映入眼帘的是一张张洋溢着青春的脸庞。校导网团队的小伙伴们热情地向参会代表展示公司吉祥物——可爱的“D公仔”。人社部就业促进司副巡视员尹建堃停下脚步,向武汉校导网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杨晓峰仔细询问公司的运行情况。 校导网是一家校园活动推广与人才孵化的移动互联网公司,为大学生社团提供展示、活动赞助、跨社联谊、新闻报道、资料共享等服务,是全国第一家为大学社团提供服务的网站。 尹建堃不停地点头说:“通过这个平台将各种政策信息市场化、大众化,将大学生实践和社会需要结合,加强人才和企业的沟通了解,十分切合当下需求,值得探索!” “那么企业怎么盈利呢?”尹建堃十分好奇。 小伙子十分得意:“依靠企业呀!帮企业做校园品牌推广、人才孵化和输送实现盈利。” 尹建堃十分感兴趣,他和杨晓峰互留了名片,并祝愿企业越做越强。 在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随处可见创业学生们的“智力”成果。经过两年的孕育,一个个设想在这里变成可触可摸的科技产品。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制造博士生申阳带着团队研发的餐厅机器人闪亮登场;武汉大学毕业生汪航研发的智能冰淇淋自助销售终端,30秒内就可以拿出符合自己口味的冰淇淋;遗爱网CEO打造“飞过来”电商社区,随时所需,服务到家…… 黄冈在改善硬件的同时,实施“十免”、“五有”等普惠式优惠政策,支持大学生“零门槛、无负担、快车道”放心创业,着力打造创业前有准备、创业中有支持、小企业能做大的创业生态链。 杜玉波点评说,黄冈确实实招、硬招多,动了真格。市委、市政府从人才强市的战略高度,把市校合作作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新引擎,确立了“1151”市校合作目标,按照政府主导、部门参与、社会协助、企业主体的模式,项目化、工程化推动创新创业工作,真抓实干,闯出一条“聚集人才、创新科技、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的老区新路。 人才智库,铺就转型发展新路 7月30日上午,与会代表参观了以“我与黄冈有个约会”为主题的实习实践大学生分享交流会。来自北京大学历史系的硕士研究生二年级学生陈凯现场赋诗一首表达了自己的心情—— “苏子泛舟游赤壁,将军戎马定江山。风雨沧桑留胜迹,旧貌今已换新颜。长桥飞架通天堑,新区开发展宏图。创兴创业兴黄冈,求贤求才谋发展。鸢飞戾天鱼跃渊,唯有楚才于斯盛。遗爱湖畔新城起,大别山下明珠升。” 陈凯在黄冈已经实习了半个月,此次实践还带来了一个针对黄冈大学生创业就业和政策环境的调研课题。 7月31日,在红安县人才公寓,杜玉波一行看望了在这里参加实习实训的学生们。公寓宽敞,电视机、空调、沙发、热水器、无线网络等设施一应俱全。 “住得比学校还好!”来参加实习实训的湖北工业大学学生夏华杰说。 杜玉波不时点头:“不错不错,条件多好啊!”他拍拍小伙子的肩膀说,“实习回去后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向你的同学们讲讲在黄冈的见闻!” 黄冈出台一些列优惠政策,吸引了全国120余所高校3万多名大学生实习实训,引进8000多名大学生到黄冈创业就业,人才聚集也为企业带来强大的智力支持。 在湖北行星传动有限公司,中科院武汉分院在黄冈新建湖北产业技术创新中心,集中武汉高校30多名专家研发出6大系列100多个产品延伸到科研平台,自主研发的高端行星减速器成功替代欧美产品。来自不同高校的大学生们到生产一线、实验室参加社会实践。杜玉波连连称赞:“通过协同攻关、双向培养,提档升级,不断拓展校企合作领域,加快产学研深入融合,产学融合深,合作领域广!” 目前,全市478家企业与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等80多所高校开展协同创新合作,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新增70家,新登记科技成果123项,省重大科技创新专项数量增幅全省第一,市场主体增幅居全省前列。 携手共赢,市校合作再上台阶 7月30日下午,在100多名与会代表和20余家新闻媒体的共同见证下,市政府与中国政法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等23所高校分别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 杜玉波对此高度评价说,黄冈实施市校合作以来,以加强实践育人基地建设为依托,以改革创新政策体系为保障,积极调动整合社会各方面资源,与省内外重点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合作,形成了人才聚集的社会效应、就业创业的良好氛围、科技创新的发展态势,为老区转型发展注入了强劲活力,为高校实践育人开辟了新途径。 两年来,市领导分赴高校“站台”演讲终于结出了甜美的果实,得到了众多高校的热烈回应。 厦门大学党委副书记林东伟说:“黄冈市委市政府非常有远见,花这么大力气,真抓实干,做成这样一件着眼于长远的工作,也许短期内看不到效果,但是三年、五年或者十年以后,一定会对黄冈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巨大影响!厦门大学希望与黄冈市在大学生实习和社会实践、干部交流、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合作!”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洪大用表示:“黄冈开展市校合作有利于城市引进人才和智力,也有利于高校人才培养,同时还是着眼于城市未来发展,建设教育强国的一件大事、好事、面向未来的事。这次来到黄冈,参观完大学生创业中心等4个地方后,发现黄冈的市校合作走在前列,创业氛围非常浓厚,中国人民大学愿与黄冈开展全方位的合作。”(
|
© 2020 湖北省黄冈市人大常委会 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