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府院来风

黄冈助推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纪实

时间:2015-06-12  来源:  作者:   [收藏] [打印] [关闭]

   

  黄冈老区人民将铭记这一刻:2015年6月1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

  老区人民的振兴发展之梦,从此升腾新希望,开启新征程!

  此刻,750万黄冈老区人民心中涌动着豪情万丈,尽情收获着圆梦的喜悦,更在心头翻涌着无限感慨:

  让老区人民和全国人民同步实现小康。”党和国家从来没有忘记过大别山革命老区——

  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曾先后专程深入我市红安县,瞻仰革命烈士纪念碑,走访慰问群众,强调要在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加大对老区的倾斜和支持力度。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多次视察黄冈,看望慰问老区群众。

  省委、省政府倾情支持大别山革命老区——

  省委书记李鸿忠、省长王国生数十次深入我市调研。2011年3月,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推进湖北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建设的意见》,要求黄冈建设“红色大别山、绿色大别山、发展大别山、富裕大别山”。

  社会各界深切关怀大别山革命老区——

  全国政协两次率团来我市开展专题调研,2012年、2015年两次将大别山区振兴发展提升为国家战略列为全国政协重点提案。省政协主席杨松多次率队来我市调研,并在全国政协会上为大别山区振兴发展“鼓与呼”。

  2010年到2015年的全国、湖北省两会期间,黄冈市各级人大代表连续五年不间断提出相关建议,主动与同处大别山区的河南、安徽以及省内其他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沟通互动,共同为大别山试验区添薪加油。

  期间,国家和省发改委、扶贫办、老促会等相关部门均对大别山老区振兴规划给予积极关注和支持。

  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日报、湖北日报、湖北电视台等各级媒体,纷纷发出推动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洪亮声音。

  感恩党和国家的厚爱,感激省委省政府的关怀,感怀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正是来自上上下下方方面面的强大筑梦力量,指引和支持着黄冈人民在追逐梦想的征程上奋力前行。

  (一)

  梦想,源于不懈的追求中。

  黄冈的努力和发展有目共睹:在这片革命先辈用鲜血染红的土地上,老区儿女用汗水和智慧书写了红安传奇、浠水速度、小池模式、城铁机遇、遗爱追求的传奇故事,展现了“双强双兴”的黄冈作为。2014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由2010年的862.3亿元增加到1477.15亿元,年均递增14.4%;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农民人均现金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超过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然而,由于战争创伤、土地贫瘠、投入不足、产业单一,整个大别山老区人民生活水平依然很低。

  革命战争年代,黄冈老区有44万儿女英勇献身。如今,750万老区人民人均生产总值不到全国的一半!

  “想到这些,我们食不甘味,夜不能寐。”市委书记刘雪荣感佩于黄冈老区人民的忠贞大义,也感受着老区人民的殷切期盼。

  与此同时,国家新时期扶贫开发战略明确将大别山片区纳入全国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享受特殊扶持。

  中央消除贫困的决心和中部崛起号角的吹响,让黄冈敏锐地意识到,大别山片区已经站在新的起点,迎来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振兴大别山!梦想从未如此清晰和强烈。黄冈从此抢抓机遇,干中求助,奋发作为:2011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时任黄冈市长刘雪荣和黄冈其他几位全国人大代表一起带去了代表老区人民共同心声的建议案:建议设立国家级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

  会场上,黄冈代表积极发言,放大声音。他们建议国家加强对大别山地区的组织领导和跨区域协调;加大对老区的资金扶持力度;在老区建立产业培植机制、投融资机制、对口帮扶机制、一体化旅游开发机制、生态补偿机制以及人才保障机制。

  会场外,黄冈代表与同处大别山区的河南、安徽以及省内其他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频频互动,呼吁大家共同为大别山试验区摇旗呐喊。

  这些不懈努力,让推进大别山试验区发展的声音越来越强大——

  来自湖北及试验区毗邻省份的代表委员纷纷热议这一主题,尤其是省内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一致认为,建设大别山试验区不仅是统筹湖北省区域协调发展,对“两圈一带”战略的深化和具体化,而且对加快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中部崛起具有重大意义。代表们联名建议,将大别山试验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

  3月10日,时任国家发改委地区经济司副司长刘苏社对湖北省全国人大代表的这一建议给予了积极回应。他表示,将全力支持湖北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建设。

  各级媒体也闻讯而至。会议期间,刘雪荣先后多次接受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经济日报、湖北日报等媒体记者采访,不遗余力地宣传大别山试验区……

  同年4月,刘雪荣又应邀在新华社作了关于建立国家级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思考的专题发言。新华社以内参形式,将黄冈大别山革命老区人民的心声反映给中央领导,并获重要批示。这篇感情真挚、内容详实的发言稿还荣获2012年度湖北省优秀调研成果一等奖。

  (二)

  梦想,编织于坚实的行动中。

  从每年提交人大议案,到主动与媒体携手营造舆论氛围;从不断向各级领导和部门汇报,到带领全市人民戮力攻坚……为了老区振兴,刘雪荣的脚步从未停下过。

  “每年开会期间,就连吃饭的时候他都在介绍大别山振兴规划情况。”同为全国人大代表的“牧羊女”刘锦秀感慨不已:“每次听他说起大别山振兴规划,都特别感染人,打动人。”

  2012年8月26日,市委副秘书长、时任黄冈市文化局党组书记的夏剑平,在赣南学习考察红色文化产业发展时,了解到江西省争取国家出台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政策的情况后,当即赶回黄冈,连夜撰写报告递交给刘雪荣。

  赣南的成功,极大地坚定了我们的信心和决心。

  大别山地区的事,就是湖北的事;湖北的事,就是黄冈的事。三省联动,湖北主动,黄冈推动,舍我其谁!

  在这样一种“关键取决于自己”的理念引领下,推动大别山振兴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明确了清晰的实施路径,实现了由黄冈率先行动的关键转变。

  怀揣着这样一份沉甸甸的理想,黄冈,以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精神奔跑在逐梦路上。

  目标越来越明确:我们期盼的不仅仅是扶贫开发,而是大别山革命老区的全面振兴。

  道路越来越清晰:规划需要国家发改委制定,国家发改委工作需要国务院同意,国务院同意需要湖北省呈送报告提供资料——

  于是黄冈运用“倒推工作法”和“搬石头工作法”,从代拟省政府报告、代拟省委书记和省长联名信开始做工作。省政协副主席、时任黄冈市委书记刘善桥与刘雪荣一起,专题向李鸿忠书记、王国生省长汇报,争取两位领导签批报告和联名信,及时呈送国务院办公厅,安排专人跟进、人随文走,抓铁留痕,踏石留印,一步步扎实迈进。

  期间,多少次赴省汇报,多少次进京汇报,多少次开会研讨,上百万字的资料册子一本接着一本向上级递交……每一步都铿锵有力。

  2012年11月14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作出重要批示:“请发改委协调有关方面研究,积极支持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

  至此,支持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问题,正式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难。”回望这一过程,背后的艰苦与付出,透过为争取政策所形成的几百万字文稿,或许才能窥见一二。

  黄冈作为,匹配黄冈梦想。

  善谋,还要善成;黄冈,一步一个脚印,将惠及鄂豫皖三省的发展大业当做自己的事情,主动担当,勇往直前。

  (三)

  梦想,成就于矢志不渝的追求中。

  沿着时光轴线,我们触摸到梦想照进现实的脉搏。

  从谋划大别山振兴的第一天起,黄冈就做好了规划编制的前期调研工作。

  2012年12月,黄冈便下发了《关于做好大别山试验区振兴发展专题调研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各县市区和市直相关部门围绕“怎样支持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这一课题提前开展数据收集和调查研究。

  11个县市区和31个市直部门利用近2个月的时间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广泛收集指标数据,形成了42篇近20万字内容详实的调研报告,供国家发改委调研组参考借鉴,不仅为国家发改委实地调研节省了大量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更体现了诸多黄冈特色和黄冈元素。

  2013年7月,刘雪荣再次带领时任市发改委主任潘咏华到国家发改委地区司衔接汇报,请求国家发改委尽早启动规划编制工作。

  2013年9月27日,《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编制工作会议在我市成功召开。会议听取了湖北、河南、安徽三省发展改革委和黄冈、信阳、六安三市对规划编制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对下一步规划编制工作作出了部署。

  2013年底,国家发改委规划编制工作组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形成了《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初稿,并征求各地意见和建议。刘雪荣第一时间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县市区和市直部门意见,并及时向国家发改委行文请求进一步充实完善。

  之后,按照国家和省发改委要求,黄冈市组织专班对接规划编制工作,先后5易其稿,多次征求不同层面意见建议,补充完善相关资料,争取我市重点项目纳入规划。

  期间,刘雪荣三次带领市发改委有关同志向国家发改委地区司汇报工作,听取他们促进规划出台的意见和建议,对涉及规划中黄冈部分亲自修改;多次主持召开市直部门负责人会议,讨论修改规划征求意见稿,并要求市直部门到国家和省相关部门对接,争取相关部门的支持。

  时任国家发改委地区司司长范恒山曾给予这样的评价:大别山振兴规划这件事情办成了,湖北省和黄冈市就为三省作了重大贡献。

  (四)

  梦想,闪耀于照亮未来的光明中。

  《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出台,对黄冈意味着什么?

  她是希望,是期盼,是力量。

  她呼唤积极主动的黄冈作为。规划的价值,在于落地生根。规划就是一座金矿,只有下大力气勤探深挖,字字句句才能变成一个个具体的项目,成为推动振兴发展的强大动力。

  她提振感恩奋进的黄冈气场。刘锦秀得知消息后激动不已,“多年努力终有结果,作为一名黄冈农民代表,感恩于党的关怀,也对未来充满希望”。夏剑平更是信心满满“现在我们很有信心,到2020年老区人民一定能够与全国同步实现小康”。规划就是一部“幸福宝典”,轻轻展开,每一页都是关于幸福的美好憧憬。

  她促进互利共赢的中部崛起。规划开启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机会,吹响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号角,黄冈将会以更加积极开放的姿态,主动拥抱鄂豫皖三省兄弟市州,携手并进,共谱新篇。

  来之不易,倍加珍惜;关乎未来,更须努力。梦想的脚步,拓印在未来的征途上。追梦的黄冈人民,将继续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昂首奋进!

© 2020 湖北省黄冈市人大常委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