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府院来风

刘雪荣:营造“从严”的强大气场

时间:2015-03-13  来源:  作者:   [收藏] [打印] [关闭]

   


  编者按:从严治党不松懈,风清气正好扬帆。3月12日《人民日报》第五版“治理者说”栏目,刊发了全国人大代表、市委书记刘雪荣的文章《营造“从严”的强大气场》,并配发短评《“严”里有民心》。本网今日予以转载,以飨读者。


  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从严治党既是重要内容,又是根本保证。黄冈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无数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铸造的崇高精神、高尚品格和优良作风,在人民群众心中留下深深烙印。老区人民期盼黄冈在全面从严治党上走在前列,打造作风建设根据地。


  我们认真总结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功经验,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强化“严字当头、贵在坚持”的理念,于今年1月制定出台了“十个从严、十个严禁、十个一律”的全面从严治党实施意见。“十个从严”是路径和要求,明确全面从严治党的任务和措施;“十个严禁”是底线红线,提出守纪律讲规矩的细化要求;“十个一律”是“高压线”“紧箍咒”,谁违反就要严厉问责。市委成立10个巡查组,抽调106人组建巡查专班,实行常态化的巡查,形成了“从严”的强大气场,树立了讲规矩守纪律的正确导向。不少同志说,以前机关干部迟到早退、中餐饮酒、打牌赌博、乡镇干部“走读”现象见惯不怪,现在明显少了。基层群众普遍反映,现在干部约束严了、群众信访少了,党员干部的好作风又回来了。


  全面从严治党,关键是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从难处发力。“针尖大的窟窿能透斗大的风”,“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我们从一顿饭、一包烟、一趟车、一次考勤、一次“走读”等“小事”抓起,把从严治党具体到日常工作的每个环节。在全市实行“公款送礼零支出、村级招待零费用、执行禁令零容忍、公职人员服务群众零障碍”的“四零”规定,县乡干部下乡工作,原则上不在村里就餐,确因工作需要时由村干部在村民家派饭,饭后当场支付费用,一般每人次20—25元,干部凭村民签字证明回单位报销。广大党员干部深深感到,管小事、改小节,抓在了实处,警醒了干部,也赢得了民心。我们注重从严治党的制度建设,自觉适应从被动严到主动严、从一时严到一直严、从干部严到党员严、从重点严到全面严的转变,着力在“四度”上下功夫。即,广度上要覆盖到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各个层级,不留死角、没有盲区;密度上不能抓一阵子、松一阵子,要常态化地巡查、常态化地监督;力度上要有震撼力、威慑力,铁心硬手抓查处;深度上既要解决表面上的问题,更要解决深层次的问题。今年1月以来,红安县立案查处问题24个,处理27人,其中党纪政纪处分18人。


  全面从严治党须臾不能脱离实践,必须自觉贯彻群众路线,让群众参与、请群众监督、由群众评判,在良性互动中激发动力。为此,我们制定了关于密切联系群众的制度,建立了各级领导干部驻基层联系点制度。我们连续两年开展新春走基层“15105”活动,要求每个党员干部在春节期间至少联系5名普通群众,每人至少交流10分钟,写5篇以上春节民情日记。民情日记记载干部访贫问苦、参加群众劳动、帮群众要工钱等具体事情,语言朴实、充满百姓情怀,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让群众知道干部是怎样为党、为国家、为人民利益而努力工作的,赢得群众纷纷点赞。

  (原载2015年3月12日《人民日报》5版)


  【短评】

  “严”里有民心


  歪风邪气流失民心,清风正气凝聚民心。清风正气从何处来?从“严”中来。黄冈出台“十个从严、十个严禁、十个一律”,严管干部、严治歪风,“严”出了清风,更“严”出了民心。


  现在有些干部对“严”很不适应,在心理上产生抵触情绪,在行动上出现消极反应,是思想认识问题,更是理想信念问题。在灵魂深处,没有了人民至上的信念,缺失了敬畏人民的意识。“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各级干部务必明白,民心没了,你什么都干不成,更无立锥之地。以民心为价值内核,要求从严、标准从严、纪律从严,一切都严起来,干部队伍才有战斗力,也才能始终扎根人民群众、咬定为民服务目标。而民心,正是在这样的“严”中不请自来。


© 2020 湖北省黄冈市人大常委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