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立法工作

关于征求《黄冈市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条例(草案)》修改意见的公告  

时间:2021-11-05  来源:  作者:   [收藏] [打印] [关闭]

      《黄冈市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条例(草案)》已由黄冈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十次会议于2021年10月26日进行了第一次审议。根据《黄冈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立法条例》第三十三条的规定,为了进一步广泛听取民意,提高立法质量,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条例草案的修改意见,条例草案文本请在黄冈人大官网(www.hgrd.gov.cn)“立法工作”专栏中查阅。   
欢迎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并请将修改意见和建议于12月5日前以信件、电子邮件、传真等形式反馈给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
 
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2021年11月5日
    
        通讯地址:黄冈市黄州区新港一路8号  
        邮       编:438000
        电子邮箱:hgrdfgw@163.com
        办公电话:0713-8360197  
        传       真:0713-8667627
黄冈市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条例(草案)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防治畜禽养殖污染,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促进畜禽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保护和改善环境,保障公众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和《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辖区内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养殖专业户和散养户的养殖污染防治及其监督管理活动。
       第三条  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应当坚持科学规划、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利用、损害担责、公众参与的原则。
       第四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辖区内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负责,实行目标责任和考核评价制度。以畜禽养殖粪污处理、有机肥还田利用、沼气和生物天然气使用指标为重点,建立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绩效评价考核制度,纳入地方政府绩效评价考核体系。
       第五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引导,支持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以及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按照职责落实本辖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及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工作,协助相关主管部门依法履行监督管理职责。
       第六条  村(居)民委员会应当协助有关部门做好本辖区内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
       鼓励村(居)民委员会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相关内容纳入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开展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宣传教育,发现本区域内畜禽养殖污染行为的,应当及时劝阻并向乡镇及有关部门报告。
       第七条  市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统一监督管理。
       市、县(市、区)农业农村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辖区内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设施建设及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的指导和服务,在职责范围内做好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相关工作。
       市、县(市、区)发展改革、财政、自然资源与规划、林业、公安、城市管理、水利与湖泊、市场监督、城市卫生健康、乡村振兴管理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相关工作。
       第八条  畜禽养殖协会应当加强行业自律和诚信建设,为协会成员提供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信息、技术、培训等服务,防止和减少畜禽养殖环境污染行为。
       第九条  从事畜禽养殖以及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及无害化转运处理活动,应当符合国家有关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技术规范的要求,并依法接受生态环境、农业农村、公安等有关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十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建立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畜禽养殖污染防治重大问题,研究部署联合执法、应急预警、善后处理等工作。
       第十一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均有权向生态环境、农业农村等有关部门举报和投诉畜禽养殖污染行为。相关部门应当公开举报方式,接到举报后应当依法及时进行处理。
       对在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中作出显著成绩和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给予奖励。
 
 第二章     规划与标准
 
       第十二条  市、县(市、区)农业农村主管部门会同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编制畜禽养殖发展规划,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后,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畜禽养殖发展规划应当统筹考虑环境承载能力以及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要求,建立畜禽养殖正面清单,合理布局,科学确定畜禽养殖的密度、品种、规模和总量等。
       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制定种养循环发展规划,统筹安排种养发展空间,以地定畜,以消纳定畜,明确粪肥利用的目标、途径和任务。
       第十三条  市、县(市、区)生态环境部门会同农业农村主管部门编制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实施。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应当与畜禽养殖发展规划相衔接,统筹考虑畜禽养殖 生产布局,明确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目标、任务和重点区域,明确污染治理重点设施建设,以及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等污染防治措施。
       第十四条  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会同农业农村等主管部门按照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的规定,根据当地环境承载能力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要求,提出本行政区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和适养区的划定方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经市生态环境、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审核后报请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并向社会公布。
       第十五条  严格依法执行生态红线和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适养区规定。禁养区内禁止从事畜禽养殖业。
       限养区实行畜禽养殖出栏总量控制,不得新建、扩建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改建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不得增加污染物排放量。畜禽养殖控制总量和应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由市、县(市、区)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会同同级农业农村主管部门根据区域(流域)的环境承载能力确定。
       适养区的畜禽养殖,应当符合市、县(市、区)人民政府批准实施的畜禽养殖发展规划和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落实污染防治措施,推广生态养殖,推进规模化、集约化养殖。
       第十六条  畜禽粪污的处理应根据排放去向或利用方式的不同执行相应的标准。向环境排放的、作为肥料利用的和用于农田灌溉的应分别符合相应的国家标准、地方标准或行业标准。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应结合当地实际,制定畜禽粪污转运及处理管理办法。
第三章    防治与利用
 
       第十七条  新建、改建、扩建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应当符合国土空间规划、畜禽养殖发展规划、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满足动物防疫条件,并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养殖专业户新建、改建和扩建养殖场所的,应当到所在地县(市、区)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登记并接受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指导。
       对超过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或者未完成环境质量目标的地区,市、县(市、区)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暂停审批新增重点污染物或者相关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第十八条  畜禽养殖废弃物未经处理,不得直接向环境排放。依法实行排污许可管理的畜禽养殖场所的经营者应当按照排污许可证的要求排放污染物;未依法取得排污许可证的,不得排放污染物。
       禁止超过污染物排放标准或者超过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排放畜禽养殖污染物。
       禁止通过私设暗管、渗井、渗坑、裂隙、溶洞,或者不正常运行污染防治设施等逃避监管的方式违法排放畜禽养殖污染物。
       禁止畜禽养殖粪污转运过程中随意倾倒粪污。
       第十九条  从事畜禽养殖应当根据养殖规模和污染防治要求配备必要的粪污收集、贮存、处理、利用设施,建设相应的畜禽粪便、污水与雨水分流设施,或委托第三方处理企业代为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未建设污染防治配套设施、自行建设的配套设施不合格,或者未委托第三方对畜禽养殖废弃物进行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的,不得投入生产或者使用。
       散养密集区实行畜禽粪便污水分户收集、集中处理利用。
       第二十条  鼓励村民委员会选择合适的地址建设畜禽集中圈养栏舍,对村民居家自养或者本村散养户的畜禽养殖进行集中养殖,实现人畜分离和粪污集中处理。
       第二十一条  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设施建设应当与畜禽养殖项目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畜禽养殖排污单位应当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要求,保证污染防治配套设施正常运行,建立畜禽养殖污染物处理台账和设施运行管理台账,记录设施运行和污染物的处理、排放、综合利用等事项,并且保存记载事项的原始记录。
       第二十二条  市、县(市、区)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饲料、饲料添加剂生产、经营和使用的监督管理,按照国家和地方有关标准严格控制饲料、饲料添加剂中重金属元素和抗生素的含量,指导畜禽养殖者规范使用饲料和饲料添加剂。
       第二十三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制定政策,支持畜禽养殖废弃物生产有机肥等资源化利用,建设与本地区养殖规模匹配的相关配套设施。支持利用畜禽养殖废弃物进行制取沼气等能源化利用。引导通过种植和养殖相结合的方式,在耕地、林地消纳能力范围内消纳利用畜禽养殖废弃物。鼓励开展其他途径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
 
第四章    监管与保障
 
       第二十四条  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和养殖专业户应当定期依法将畜禽养殖品种、规模以及畜禽养殖废弃物的产生、排放、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等情况,定期报县(市、区)人民政府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备案。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将备案情况抄送同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调查核实所辖区域内的畜禽养殖场所的地址、畜禽数量、污染防治措施等信息,并建立电子管理台账,与相关部门数据共享。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应当协助提供本区域内的畜禽养殖场所情况,建立畜禽养殖协管员制度。
       第二十五条  县(市、区)农业农村、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与规划部门对返田利用、规模化养殖的农用地进行重点监测,防止土壤污染。
       第二十六条  依法实行重点排污许可管理的畜禽养殖排污单位,应当按国家有关规定,对所排放的污水进行监测,并保证监测设施正常运行,保存原始监测记录。
       第二十七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通过资金奖补等适当方式对以下行为或对象进行激励和鼓励:
      (一)粪污零排放的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和养殖专业户;
      (二)利用畜禽养殖废弃物生产有机肥、制取沼气产品的企业;
      (三)从事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的企业;
      (四)科学选址,采取场所密闭、生物吸附、过滤、喷洒除臭剂等措施,降低畜禽养殖噪声、恶臭气体对周边居民生活影响的企业;
      (五)在污染严重地区实行综合治理,自愿进一步降低污染物排放量;
      (六)从事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新技术和新工艺研发、示范、推广。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八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相关主管部门,违反法律法规和本条例规定,不履行或不依法履行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职责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依法给予处分;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养殖专业户在禁养区内从事畜禽养殖业的,由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拒不停止违法行为的,处3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散养户在禁养区内从事畜禽养殖业的,由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拒不停止违法行为的,处5千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未建立畜禽养殖污染物处理台账,由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2千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未依照本条例进行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及无害化处理的,由农业农村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2千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在畜禽养殖粪污转运过程中随意倾倒粪污,由农业农村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有关法律法规已有处罚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三条  本条例所称的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是指达到养殖规模年出栏生猪500头以上或折算为同等养殖量的其他畜禽的集中饲养场所。
       本条例所称养殖专业户是指养殖规模年出栏生猪50头以上不足500头的或折算为同等养殖量的其他畜禽的单位或个人。
       本条例所称散养户,指养殖规模年出栏生猪10头以上不足50头的或折算为同等养殖量的其他畜禽的单位或个人。
       其他畜禽养殖量依法折算成猪的当量确定规模。
       畜禽养殖规模年出栏量不足10头或折算为同等养殖量的其他畜禽的养殖户,应当依法采取有效的污染防治措施,防止造成环境污染。
       第三十四条  短期饲养从外地调入的畜禽的,参照本条例执行。
       第三十五条  本条例自  年  月  日起施行。
 
 
 
 
 
 
 
 
 

 

© 2020 湖北省黄冈市人大常委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