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大要闻

擂战鼓 晒实绩 增动力
全市特色淡水产品(小龙虾)产业链工作视频推进会召开

时间:2022-04-24  来源:  作者:   [收藏] [打印] [关闭]

  4月22日上午,全市特色淡水产品(小龙虾)产业链工作视频推进会议在市财政局主会场召开。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市特色淡水产品(小龙虾)产业链链长张社教、市政府副市长马艳舟分别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会议由市人大常委会二级巡视员方荣主持。9个相关县市区设分会场。县市区产业链链长和政府、财政、农业农村以及市直相关单位负责人5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上,通报了2021年和2022年一季度全市特色淡水产品(小龙虾)产业链发展情况;黄州区和浠水县分别作了经验交流发言。
 


 

  据了解,2021年,全市池塘养殖面积80.06万亩,稻田综合种养面积83.13万亩,水产品产量46.81万吨,居全省第三;小龙虾产量9.95万吨,生产鱼苗310.1亿尾,生产鱼种12.04万吨,投放鱼种9.52万吨,鱼苗生产居全省第一;全市渔业综合产值302.7亿元,渔业产值144.74亿元,渔业产值居全省第二。今年一季度,全市池塘养殖面积80.03万亩,同比增长0.19%;全市稻田综合种养面积85.75万亩,同比增长3.71%;全市水产品产量18.49万吨,同比增长4.55%,增速居全省第三;全市投放鱼种8.32万吨,其中名特优投放比例超过50%。全市渔业综合产值98.94亿元,同比增长24.34%。
 


 

  张社教在讲话中指出,特色淡水产品(小龙虾)产业是黄冈的优势产业,是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是黄冈市十大重点农业产业之一。全市上下要进一步转变思想理念、提升能力素质、创新工作机制,确保特色淡水产品(小龙虾)产业链工作提质增效。张社教强调,一是要把比学赶超的氛围真正营造起来。深刻领悟市场经济就是竞争经济的内涵,紧扣竞争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题,发挥竞争机制的作用,激发竞争的活力和动力,不断提升产业链发展的速度和质量。要强化目标意识、数字意识、位次意识,坚持外学潜江、内学黄梅的思路,把“对手赛”开展起来,坚持周跟进、月调度、季评估、年总结,实行一季一通报、一年一考核,形成你追我赶、互相竞赛的浓厚氛围。二是要把高质量发展的主题真正高举起来。充分发挥市场主体的引导作用,补齐市场建设的短板。充分挖掘黄冈渔业发展潜力,突出黄冈特色,着力打造绿色健康生态渔业、设施渔业、特色渔业、加工渔业、休闲渔业、品牌渔业,真正走现代化渔业发展之路。三是把产业链发展的责任真正扛在肩上。常言道,在本职岗位上干得好才是真的好。县市区和市直相关单位要强化责任落实,在延链、补链、强链上要真研究、真推进,在产业链发展上要有真变化、真发展,确保责任有人扛、工作有人抓、问题有人管,齐心协力,共同发力,把措施落细落实,真正掀起黄冈特色淡水产品(小龙虾)产业链发展的新高潮。
 


 

  马艳舟在讲话中要求,一是要认清形势,提高站位。准确把握特色淡水产品(小龙虾)产业链发展态势,清醒认识、冷静分析短板与不足,进一步以全产业链思维,切实提高政治站位,采取得力措施,大力推进特色淡水产品(小龙虾)产业链发展。二是要铆定目标,干出成效。始终把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和推进特色淡水产品(小龙虾)产业链发展当作头等大事,强化协同推进,加大招商引资,加强技术指导,拓展发展空间,干在实处、干出特色、干出成效,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三是要督办考核,狠抓落实。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紧紧围绕链长制工作要求,发挥好统筹协调、考核督办、服务推动作用,健全体制机制,突出工作重点,下好“先手棋”,提高协同作战能力,以清单式不折不扣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有效推进特色淡水产品(小龙虾)产业链发展。

© 2020 湖北省黄冈市人大常委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