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审议意见

关于《黄冈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 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实施情况 中期评估报告》的审议意见

时间:2024-12-02  来源:  作者:   [收藏] [打印] [关闭]

  (2024年1月4日黄冈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十四次主任会议通过)

  市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政府常务副市长刘忠诚代表市政府所作的《黄冈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实施情况中期评估报告》。会议认为,“十四五”以来,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二十大和省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要求,着力锻长板补短板扬优势,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统筹推进四化同步发展,以强县工程和乡村振兴为主攻方向探索黄冈现代化建设路径,扎实做好强信心、稳增长、防风险、推改革、惠民生各项工作,主要指标和重点任务完成情况总体较好,为“十四五”规划的全面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市政府对规划实施情况的分析评估比较全面客观,提出的措施比较切实可行。市人大常委会原则同意这个报告,同时提出如下审议意见。

  一、更加重视规划统领,全力以赴完成“十四五”目标任务。《规划》是指导全市“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指南,具有法定性、权威性和严肃性。要密切跟踪、科学研判外部环境变化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聚焦中期评估总结分析的困难和问题,加强动态监督。强化指标、目标意识,继续梳理和评估《规划》各项指标和重点任务完成时序进度情况,对达到或超过时序进度的要一以贯之抓下去,防止“掉链子”;对预计完成难度较大的要采取更有针对性的举措,力争完成指标任务,取得更好的结果。加强《规划》与各专项规划有机衔接,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本着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原则,综合考虑近年来发展环境和政策变化的新情况,因应调整发展思路和举措,探索黄冈现代化建设新路径。

  二、更加重视项目建设,全面夯实黄冈高质量发展支撑。围绕规划确定的18个专栏、63项重大工程,继续加大招商引资签约项目转化力度,着力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加快在建项目建设进度,推动项目尽快达产见效。强化政府投资引导作用,持续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做好投资政策、资源要素、融资支持等配套服务,确保年投资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同时,按照国家投资方向,聚焦现代产业体系、大宗物流体系和区域性大市场、全域大文旅、创建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等重点领域,谋划建设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积极争取国家预算内资金和专项债券支持,聚焦流域综合治理、乡村振兴、社会民生等领域薄弱环节,谋划一批社会发展建设项目。

  三、更加重视城市集中发展,大力推进主城崛起。实施“四区联动”城市更新,优化空间布局,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建设品质,加快城市集中高质量发展。市区围绕同城化,推进“双集中”,加快“三城”建设。深化与东湖高新产业同链、科技同创、园区共建,打造科技城;打好黄冈中学、李时珍、苏东坡三张牌,打造文旅城;加快空港供应链基地、电商产业园、多式联运仓储物流基地建设,打造空港城。各县市明确县城功能定位和发展新中心,系统提升县城品质,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就地城镇化,促进人口聚集,建设绿色低碳县城、精致县城。发挥县城连城带乡的龙头作用,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四、更加重视产业集中发展,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明确产业发展重点,全域发展农产品(中药材)加工和大文旅2个富民产业,县域集中发展2个左右的强县产业。推动产业、企业和项目向产业园区集中,围绕主导产业,建设专业园区、出台专项政策、完善专项配套,促进集群发展。高标准推进园区建设,省级开发区全部建成规范化、标准化、专业化园区,黄冈高新区建设成为创新高地,提高产业承载能力。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大力发展新兴产业,突破性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中医药产业。健全供应链,重塑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加快推进“1+3+N”供应链平台建设,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文旅融合发展。坚持科技创新,扎实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着力培育发展新动能。

  五、更加重视兜实民生底线,切实增进人民群众福祉。围绕教育、医疗、养老等重大民生事项,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大学前教育支持力度,推进基础教育公平与均衡发展,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水平。加快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步伐,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加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构建政策兜底和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加大就业保障力度,切实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坚决守住流域安全底线,着力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确保社会大局稳定。

© 2020 湖北省黄冈市人大常委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