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监督纵横

人大决议 力促教育布局合理 ----武穴市人大常委会力促教育公平布局合理

时间:2013-04-08  来源:  作者:   [收藏] [打印] [关闭]

    十八大报告指出:“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材”。

      作为我国一项基本的教育政策,促进教育公平、教育资源合理配置,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和客观要求。教育资源的配置不尽合理,主要是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就这一问题,武穴市人大常委会多次开展视察调研,并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力促教育公平、布局合理。
     
      调研:听取群众诉求
      人大常委会组成调研组在梅川镇召集人大代表、家长代表、教师代表、村组领导、离退休教师座谈时,与会人员一致反映梅川镇的校点布局不合理。梅川镇义务教育校点布局基本沿袭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办学格局,在一定时期内基本满足了当地适龄儿童就读的要求,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周边乡镇人员向梅川的迁移,人口迅猛增长,校点布局规划建设愈来愈不能满足群众的需求……居民子女就近入学的矛盾非常突出。

       人大根据群众诉求,尊重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向政府及其主管部门反馈。市政府将人大汇集的意见反复研究后,在一个月后将镇区两所中学、三所小学、一个教学点调整到位,将两路中学并到梅川高中,梅川中学迁到两路中学,梅川镇小迁到梅川镇中,将梅川镇小改建为梅川幼儿园,将桑梓园教学点和幼儿园改建为梅川镇实验小学,教育资源得到有效整合,梅川镇区学生“入学难”、“入园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市政府还根据人大调研组要解决边远山区学生上学难的意见,恢复、增加了8个教学点。
     
      审议:教育提档升级
      2012年8月份,人大常委会听取了市政府的报告,根据委员们的审议发言意见形成了决议。决议认为,市政府在教育校点规划布局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成效显著,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特别是义务教育学校的办学压力,保障了适龄学生接受教育的权利。但同时常委会组成人员也指出了校点布局不尽合理、城区大班现象严重、农村师资力量不足、义务教育资源薄弱等问题。在决议中,要求市人民政府及各镇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认真组织实施中小学校布局调整规划,维护规划的严肃性,要严格规范学校撤并程序,稳步有序推进布局调整工作,处理好提高教育质量与方便学生就近上学的关系,均衡配置办学资源,加强学校标准化建设,确保不因学校撤并导致学生辍学。严格管理处置撤并后的闲置校产及设施。
   
    落实:规划日趋合理
     到2015年,全市要达到形成完小8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9所,普通初中18所,普通高中5所,中职学校3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小学教学点97个的目标。

      2012年9月份,市政府接到人大常委会交办的决议后,迅速召开政府常务会,认真按照决议要求进行研究部署督办,专门下发了《武穴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武穴市中小学校布局调整规划(2011-2020)>的通知》,在全市组织学习,宣传贯彻。六个月后,向人大常委会专题报告贯彻落实决议的情况。

      人大决议颁布后,市政府加大农村学校改造建设力度,将资金重点投向保留下来的农村学校,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得到大幅改善。一是加强了农村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去年,共完成改造或新建项目63个,共新建和改扩建校舍面积达74030平方米,购置安装教育教学装备9800台套,添置课桌椅17100台套,购置图书64000册。梅川中学、梅川小学、大金中学、花桥中学等一批农村亮点学校脱颖而出,成为环境优美的“花园学校”、对外形象的“窗口学校”、内涵发展的“特色学校”。在全省义务教育均衡督导评估验收中得到了上级领导高度评价。二是加强了农村学校师资补充。去年按照“省考、县聘”的办法,招考了211名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全部充实到了农村学校。选派了105名城区教师下乡支教,15名骨干教师送教下乡,镇处教师和农村教师轮岗交流300多人。三是加强了农村学校的管理。去年市教育局选派9名校长参加全省校长提高班学习,选派20名农村学校校长到城区学校跟班学习;启动了“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体制改革试点项目,每年组织10所城区学校分别对口帮扶一个乡镇,结对一所农村学校,实行联校发展制,以完小为骨干,实行“三个统筹”,即统筹教师使用,统筹课程管理,统筹质量评价。去年秋季学期我市小学巩固率达到100%,初中巩固率达到98.5%。

© 2020 湖北省黄冈市人大常委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