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理论探讨

落实十八大精神推动又好又快发展

时间:2013-01-03  来源:  作者:   [收藏] [打印] [关闭]

   

  党的十八大是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科学描绘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顺应时代潮流,反映全党意志,符合人民意愿。十八大报告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成为全党全国人民关注的重点和焦点,也为我们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作为县级四大家领导干部层面而言,重要的是要深刻认识当前形势,从报告中发掘新的思路、新的目标,形成新的措施,解决经济发展中的新问题

  一、转变观念,在解放思想上要有新境界。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思想的解放程度决定改革的力度、开放的跨度和发展的速度。近年来,我县采取有力措施,不断解放思想,全县上下形成了干事创业、比拼赶超的浓厚氛围,经济呈现健康快速发展态势。但与先进发达地区相比,还有一定差距,认真分析,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思想观念上的差距,直接影响着大发展的胆识、勇气、魄力,制约了发展的思路、办法和举措。因此,当前和今后,无论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的突出矛盾,还是***体制障碍、资源瓶颈、社会矛盾等问题,我们都要不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以更加开放的思想、更加开阔的思路、更加开拓的行为,统一干部群众的认识,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

  二、求真务实,在推进重点工作中要有新理念。党的十八大报告确立“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的重要指导地位。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又好又快发展,就是要按照十八大要求,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注重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推进科学民主决策,努力提高工作水平。一是要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县经济社会保持了快速发展态势,具备了又好又快发展的条件。但我们的发展与市委、市政府和全县人民的要求和期望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突出表现在发展不快、质效不高、结构不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我们要针对经济发展不平衡、社会事业相对滞后以及生态环境承载力弱等一些突出矛盾,始终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紧紧围绕“工业强县”目标,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努力推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二是要高度关注民生。关注和改善民生是十八报告的一条主线,充分反映了党的“民本”思想和追求。我们必须增强构建和谐社会的责任心,采取有力措施,统筹发展,始终把富县、富民、富农、改善民生作为施政最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落实就业再就业的各项政策,加快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社会捐助、商业保险为补充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实现社会公平正义,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三是要努力提高工作效能。围绕建设服务型机关,创新执政理念,努力建设为民、务实、高效、廉洁机关,不断提高执行力、公信力和人民群众对四大家的满意率,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三、开拓创新,在谋求发展中要有新举措。学习十八大精神,关键是要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深入浅出,指导实践,助推发展。我们要始终把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到和谐文明团风建设的每一个环节,推进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一是要打造工业经济新优势。积极承接产业转移,进一步推进企业转型升级和自主创新,加快发展产业集群,扶持壮大骨干和优势企业,形成大产业,建成大基地,培育大品牌。二是要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坚持统一规划和分步实施相结合、重点村与整体推进相结合、自主建设和政府扶持相结合,促进农业持续增产、农民快速增收、农村和谐发展。三是要构建城乡发展新格局。积极创建国家级卫生县城,牢固树立“经营城市”理念,不断增强城镇综合服务能力和竞争力,形成城乡一体、共同发展格局。四是要在推进和谐文明新团风建设上迈出新步伐。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切实做好社会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各项工作,把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实现好,维护好。着力解决好群众在教育、文化、社保、医疗、就业、住房、安全、行路和环保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使经济发展成果更多的惠及到改善和保障民生上,为和谐文明新团风建设营造良好的环境。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十八大报告传递出的“务实”新风,其实也是在要求和告诫全党同志,务必要始终保持“务实”的作风,务必要始终具备“实干”的精神,在实践中改革,在改革中创新,在创新中实践,不空谈,不浮夸、不务虚,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脚踏实地。将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我们基层干部要坚持“先干不争论、实干不议论、时间作结论”,既注重搞好工作部署、又善于推动工作落实。抓住主攻方向,抓住重点领域,抓住关键环节。以实干辐射带动周围干部,一级干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将高效执行力、务实作风和强烈的责任心层层传递,为县域经济科学跨越发展贡献力量。


© 2020 湖北省黄冈市人大常委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