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理论探讨

黄冈市人大常委会视察组关于黄冈林业生态建设情况的视察报告

时间:2013-05-24  来源:  作者:   [收藏] [打印] [关闭]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工作安排,5月9日至15日,市人大常委会组成5个视察组,分别由副主任王建明、王楚平、黄奏球、罗刚、何东英带队,对11个县市区林业生态建设情况进行视察。视察期间,视察组深入到41个村、62个造林现场、15个企业进行实地察看,组织县市区相关部门、乡镇和企业负责人、部分人大代表和群众进行座谈调查,听取了县市区政府工作汇报。5月17日,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专题听取了各视察组的汇报。现在,我受主任会议的委托,报告此次视察情况,请予审议。
   一、工作成效
近五年来,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林业工作部署,严格执行森林法等一系列林业法律法规,立足市情,作出了“生态立市,产业强市”战略决策,出台了《关于实施“生态立市 产业强市”战略,大力推进林业改革和发展的意见》和《黄冈市林业生态建设责任目标考核办法》,把林业工作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重点、绿色大别山建设的核心来全面部署、整体推进,林业生态建设成效显著。
   
(一)林业生态体系建设明显加快。五年来,林业生态建设总体呈现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态势。每年完成人工造林30万亩以上,林业育苗1万亩以上,四旁植树2000万株以上,封山育林常年保持在380万亩的规模,农田林网控制率达到90%,通道绿化率达到91%,村镇绿化覆盖率达到38%,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森林资源实现了林业用地面积、有林地面积、活立木蓄积、森林覆盖率“四个”同步增长。2012年全市林业用地面积1208万亩,比2007年的1074万亩增加了134万亩,增长12.5%。有林地面积1002万亩,比2007年855万亩增加了147万亩,增长17.1%。活立木蓄积达到2908万立方米,比2007年的2112万立方米增加796万立方米,增长37.7%。森林覆盖率达到43%,比2007年的40%增长了3%,分别高于全国、全省24.6和4.6个百分点。同时,十分注重林业生态建设的体系化。先后建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省级自然保护区2个,国家级森林公园5 个、省级森林公园7个,国家级湿地公园7个,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的总数与面积居全国地级市第一。森林增长量与消耗量的良性循环,林业生态体系的立体覆盖,使我市大别山地区逐渐成为“中部生态之肺”、长江中游生态屏障和武汉城市圈后花园,为全省生态建设和确保长江流域的生态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林业产业体系建设明显加强。各地坚持以林业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优化产业结构,兴办林业产业,不断增强林业自身活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产业基地建设、林产品加工、森林旅游等林业产业保持稳步较快发展。经济林产业特色突出。以板栗、油茶、木本药材等为主的经济林面积达328万亩,占有林地面积的33%;2012年经济林产品产量2900万吨。其中,板栗面积243万亩、产量7000万公斤居全国地市第一。油茶、乌桕列全省第一,油桐列全省第二。我市成为全国著名的“板栗之乡”、“甜柿之乡”、 “油茶之乡”、“茯苓之乡”、“ 菊花之乡”、“杜鹃花之乡”和“中国野生兰花之乡”。林产工业蓬勃发展。建成了蕲春低碳经济产业园、麻城木本油料园、红安融园家俱产业园、罗田绿色食品产业园、英山茶叶经济园,引进了东方园林、晨鸣、燕加隆、凯迪等龙头企业,初步形成了龙头建园区、园区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林业产业化格局。森林旅游势头强劲。国家级、省级森林公园和国家湿地公园等森林旅游资源得到有效整合和开发,罗田大别山、浠水三角山、红安天台山、英山吴家山、麻城五脑山5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和8个省级森林公园,年接待游客180万人次,每年以20%的速度递增,2012年旅游收入1.2亿元。2012年大别山国家级森林公园被国家林业局授予全国30家“最具影响力森林公园”之一,黄州遗爱湖、武穴武山湖、蕲春赤东湖、浠水策湖、罗田天堂湖等国家级湿地公园,正成为人们新的休闲旅游目的地。 2012年,全市林业总产值达到了90.9亿元,较上年增长9.3%。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例分别为58.8%、29.3%、11.9%,结构比例进一步趋向合理。
(三)资源管护体系建设力度明显加大。建立健全森林资源管理体系。全市现有乡镇林业站117个、木材检查站19个,有害生物防治站10个。新建市县两级森林防火指挥中心6个、森林公安局8个、森林公安派出所14个、森防野保站5个。建立健全了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体系,新建省级监测站1个,市级监测站2个,县级监测站10个,全市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点达到182个。五年来未发生重大滥砍滥伐林木案件,未发生重大林木火灾事故,森林资源得到了有效地保护。实行了森林分类经营,生态公益林面积173.9万亩,占全市林业用地面积的14.4%,有效地保护了生态环境。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全面展开。全市共建各类自然保护区、保护小区23个,保护面积达到85万亩。林政执法工作不断加强。近五年共破获林业刑事案件121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57人,处理林业行政案件1815起,行政处罚1756人。  
   
(四)支撑保障体系日趋完善。项目支撑发展。坚持规划引导项目,力量倾斜项目,系列谋划项目。围绕建设大别山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生态屏障安全体系、生态文明教育体系、兴林富民产业建设,我市大打生态牌、大别山牌、民生牌,由单打独斗、小打小闹争取小项目,转向整体推进、片区开发、区域协作争取大项目。5年争取林业生态、民生项目28项,相继实施了退耕还林工程、长江防护林工程、林业血防工程、外资造林工程、造林补贴试点工程、低产林改造工程、森林抚育工程、生态公益林工程、防沙治沙工程、自然保护区工程、森林公园建设工程、大别山森林防火体系建设工程等林业重点工程,资金投入30多亿元,完成造林148万亩。服务保障发展。持续加强了森林公安、护林防火、林政稽查等方面的建设,服务保障体系不断完善。林业行政审批全部实现网上办公、当日办结,规范行政许可、行政审批、项目申报运行机制。优化行政审批服务、再造政务服务流程,方便基层。市林业局把木材经营许可、木材加工许可、木材检疫、木材运输许可等与基层群众林业生产经营、加工密切相关的行政许可事项权力全部下放至县、市、区,取消了19项涉及工本费、服务费的业务费用,减半征收林业“两金”,每年为林农和企业减负3600万元。科技促进发展。建立林业科技推广培训市县乡三级网络,对外与高校、科研单位紧密合作,在内网络全市870名专业技术人员,共同开展林业科研、成果转化、科技推广、培训林农,提高林业科技和经营管理水平,全市基本实现造林工程化、护林常态化、育林科技化、管林法制化。
二、主要问题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林业生态建设工作在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新的形势和特点:一是林权制度改革后,林业的造、管、护运行机制有了新的变化,有分散化的趋势,管理难度加大;二是林业生态建设投入成本相对大大提高;三是随着林业生态建设的深入,建设难度加大,剩下的都是“硬骨头”;四是受各种因素的制约,林业管理由群防群治向群防群治和专业化防治相结合转化,管理网络要重构,专业队伍要建设。林业生态建设主要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一)生态意识有待增强。森林保护和林业生态意识宣传教育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林业和生态知识普及有待进一步提高,全民义务植树制度有待完善,全民爱绿、植绿、护绿意识有待增强。部分偏远地区农民缺乏生态保护意识,依然存在乱砍滥伐林木的现象;少数地方政府重经济发展,轻生态保护,在当地工业项目建设过程中往往忽略森林资源保护。
(二)资金投入有待加大。一是国家项目造林补助标准偏低(平均300元/亩),以油茶造林为例,每亩新造林成功大约需要2000元左右,国家项目造林投入只占总投入的15%左右。二是地方财政困难,配套资金难以到位,专项转移支付基本用于平衡预算。三是社会资金参与林业建设力量不足,且融资困难。国家虽然出台了林权抵押贷款相关政策,但是由于造林前期投入大、周期长,投资见效慢,多数银行不愿办理此项业务,社会造林融资困难。
(三)监管保护有待加强。一方面执法环境有待优化,少数地方政府片面强调经济发展,忽视林业生态保护,林业执法干扰多;另一方面部分县市基层林业执法单位人员、编制、工作经费严重不足,执法能力建设有待加强。林纸一体化项目推进不快。因至今未拿到正式批文,工业项目未启动。2008年已完成收购林地103万亩,大部分有林地至今未进行改造,已改造只有8万亩,不到8%。同时因各种原因部分地租未能及时支付(如林地不符合公司收购条件、不适合砍伐或林权纠纷等,公司要求退地村里不同意),且宣传解释不到位,群众反响强烈。
(四)产业结构有待优化。我市虽然在板栗、油茶、高山有机茶、森林旅游等产业发展上取得初步成效,但是仍然存在发展重点不突出,加工滞后,未形成完整产业链,规模效益不显著的问题。林业产业结构不够合理,市场竞争力不强。表现为经济林管护科技水平低,总面积大,单位产出少,马尾松纯林比例过高,有499.2万亩,占有林地面积的49.8%。国有林场产业转型不够,因生态建设保护需要基本停止采伐,收入来源大幅萎缩,基本保障难以为继,改制包袱重,转型升级缺乏专业人才和资金,发展后劲不足。
三、几点建议
加快推进我市林业生态建设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发展现代林业、高效林业潜力巨大。提高国土绿化率、林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应是今后我市林业发展的主攻方向。为此,必须提升氛围,明确目标,强化责任,再掀高潮。
(一)提高认识,大力宣传,形成共识。林业生态建设,是建设美丽黄冈、绿色大别山的载体和平台,是提升群众幸福指数的重要工作,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工程。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林业生态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定期研究,进一步强化和落实相关责任考核机制,依法推进林业生态建设,加强林业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的宣传,开展“绿满黄冈”行动,营造好黄冈经济社会发展大舞台。让科学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真正成为全市上下共识,把保护林业资源和生态环境落实到经济发展和招商引资全过程。
(二)加大投入,多方筹资,共享成果。要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及民间参与的多元投资格局。要继续坚持以项目为抓手,推动林业生态建设。积极向上争取中央及省的项目投入,中央专项转移支付要确保用于林业生态建设。大别山作为长江中游重要生态屏障,要把积极向中央争取提高林业生态补偿标准和转移支付额度,作为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和加大林业生态建设投入重大举措来实施,改变目前林业生态补偿标准过低的局面。县市区要加大林业生态建设投入,出台对社会资金投入林业生态建设的鼓励措施,扶持民营企业和林业大户发展。认真落实“谁造谁有,合造共有”的林业政策,全面推进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重点的林业产权制度改革。
(三)生态优先,完善机制,协同发展。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的理念,始终坚持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始终坚持把建设长江中游生态屏障、武汉城市圈后花园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及城乡绿化美化作为黄冈林业工作的根本任务。制定区别性、差异化的保护政策,协调好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做到产业开发与资源存量相匹配。强化监管与保护,坚持和完善森林资源管理责任制,将森林资源管理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解决重建轻管的问题,探索市场化管护模式,探索生态林、经济林、观赏林“三林”共建、协同发展新格局。要采取针对性措施解决林纸一体化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速推进黄冈造林绿化进程。
(四)优化结构,完善体系,壮大产业。优化林种结构,提升林业科技水平,加大低产低效林改造力度,提高林业资源效益和增量。工作重点是稳定经济林面积,提高科技管理水平,扩大用材林面积,改造马尾松低产纯林,提高单位产出率。拓展以林产品加工为主的第二产业,延伸林业产业链,取缔规模小、产值低、浪费大的森工企业,扶持壮大龙头企业。完善以森林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大力发展生态观光、生态休闲产业,积极推进花文化、果文化、湿地文化等生态文化产业化。要通过推进林业产业化经营,把林业生产、加工、销售环节紧密联系起来,使广大林农既可以从初级产品生产中获得收益,又可以分享加工、流通环节带来的增值效益,为林农增收拓展新的空间。要加大对国营林场的项目、资金支持力度,让林场减轻包袱,加大保障,加快转型升级。将国营林场职工的医疗、教育、养老保险等纳入社会统筹。林场也要向内挖潜,盘活资产资源,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和多种经营,重点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业,增强自我造血功能,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确保可持续发展。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  

© 2020 湖北省黄冈市人大常委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