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理论探讨

关于推进城镇化建设的几点想法

时间:2013-07-28  来源:  作者:   [收藏] [打印] [关闭]

  城镇化是当今社会的一个热点问题,更是各级党委、政府应该高度重视和科学、加速推进的一项重要工作。近几年来,武穴市人大常委会把助推武穴城镇化建设作为一个长期和重要的议题,围绕推进城镇化建设开展过多次的检查和调研,现就如何推进城镇化建设谈几点个人的浅显的看法。
      一、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
     科学的规划是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是合理利用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使用效益、使经济发展和生态资源保护有机结合的重要保证。在城镇化快速推进的今天,科学的城乡规划就是一个城市的重要生产力,是引领一个城市走向理想未来的法宝,科学制定规划、严格执行规划至关重要。
   (一)高起点编制市、镇规划。无论是城市规划还是镇村规划,都应高起点定位、彰显特色,充分体现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优势,把能否为居民提供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为编制的基本前提。一是要以人为本,将生态环保、建设美丽武穴理念贯穿规划全过程,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二是要树立地方特色理念。深入研究港口经济、挖掘历史文化,形成一批文化内涵丰富、特色鲜明、风格独具的特色镇、村。三是借鉴外地城市先进成功的好经验,邀请知名规划设计专家或公司,运用现代化规划的理念和技术手段,提升市、镇的规划水平。四是要拓宽公众参与渠道,善纳谏言、汇集民智。五是规划要面向未来,据哟前瞻性和比较优势。城乡规划编制要尽可能地预测未来的发展速度、规模和方向,能够指导今后相当一段时间的城乡发展。
   (二)加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力度。首先要加快市区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努力扩大覆盖面,在详细规划的编制上要突出建设现代港口城市特色,要明确城市功能分区,特别是标志性建筑、重点项目建设要向城东新区倾斜,重点搞好新城区建设规划。要突出规划的重点,着力打造精品大道,打造精品街、亮点街。要重点加强主干道交汇处、新老城区结合部规划和建设,形成城区新的景观点,努力营造宜居城市环境。其次是要对已编制的片区控制性详规尽早组织评审,付诸实施。再次是要合理衔接部门专项规划。相关职能部门在制订水、电、路、线等的建设规划时,要充分地加强沟通协调,做到相互之间规划信息的及时互通,切实避免选址和路线的重叠和冲突,进而减少不必要的大拆大建和资源浪费。
  (三)千方百计保证规划执行。一是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按照重心下移、属地管理、分级负责、整体联动的违规建设查处机制,发挥村、社区作用,建立和完善覆盖城乡的查违责任体系,层层签订责任状,层层纳入目标考核范围,构建“二级政府,三级管理”的查违长效机制。对镇、村的违法建设,要按照《城乡规划法》第六十五条的规定,由镇人民政府责令停止建设,逾期不改的,组织实施拆除。二是要控制土地源头,重点打击新的违法建设。按照最高人民检察院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土地违法案件查处的有关规定要求,对一些村组违法倒卖提地行为要进行严厉打击和处理,触犯刑法的要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刑事责任。要妥善处理好违法建设,重点打击那些顶风而上的违法性质严重、社会负面影响大的新的违法建设行为,尤其是对查违文件出台以后抢建的违法违章建筑要鼓励举报,做到有建必拆。
    二、优化土地的承载作用
    对推进城镇化发展进程来说,土地作为一种稀缺资源,其制约作用日益凸显。科学、合理、高效利用土地,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在城镇化发展进程中的承载作用,要注重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合理利用农村土地。随着城镇化发展速度的加快,向农村要地是城镇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唯一途径。如何处理好城镇建设与农民的关系,让农民自愿地交出自己赖以生存的土地呢?首先是要在实行土地增减挂钩过程中,要做到能利用荒地的,不占用耕地,可以利用劣地的,不占用好地,确需占用耕地的,实行“占一补一”,确保农民耕地总面积不减少,耕地质量不下降,使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不动摇。其次是要提高农民在土地收益中的比例分成,确保农民的根本利益不受损。再次是要解决失地农民的生存问题,为其及时办理失地农民保险、提供再就业渠道。其四是要做好农民腾地上楼过程中的居民点及其配套设施建设,保证和提升农民迁移后的居住、生活条件。
    二是要高效使用工业用地。工业用地是城镇建设国有土地指标的大户。通常来说,与出让住宅用地和商业用地的直接受益不同,政府为了今后的税收和就业,在出让工业用地时绝大多数是亏本的,这也直接导致了绝大部分工业项目落户后所征用的土地少则几十亩,多则几百、几千亩。但是在现实中,企业征用的土地除了部分用来建低层厂房外,大部分都是用以大建办公楼或是职工宿舍,极大地降低了土地的使用效益。因此,严格审核工业企业土地用途,大力高工业用地使用强度,合理压缩企业用地规模,进而有效提升城镇建设用地使用效益显得尤为重要。
    三是要完善土地储备制度。要建立协调机制,加强部门间的协调。城市土地收购、储备、供应等工作的实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运作涉及到,如土地、房屋、城建、计划、财政、金融等许多部门。提高土地储备和土地资产运营效益,首先必须成立统一的、具有权威性的领导机构作支撑,由多部门组合成土地资产经营管理委员会。另外要制订科学的土地收购储备和供应计划,并与整个城市规划、用地计划、近期建设计划、旧城改造计划、房地产开发计划、资金筹措计划等有机结合起来,把有关责任分解到各职能部门,以提高土地收购、储备、供应等工作效率。要强化政府对城市土地一级市场的垄断行为,真正做到“一个口子进,一个口子出”。改变以土地换建设、换资金的小范围平衡的做法,形成大范围先平衡后盈余的格局。要依据城市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制定城市土地储备计划;通过土地征用、回收、购买等方式完成土地储备计划;对储备的土地进行平整开发使土地“熟化”;制定城市土地供应计划,以供给调节需求;在土地管理部门的配合下,向土地市场供应土地。
    四是要严格查处违规用地。要定期开展闲置土地清理和土地交易市场整顿工作,严厉打击各种圈地行为和土地私下交易行为。要严禁各种违法违规建设行为,对无证建设、违规建设等行为,要严格做到发现一起、制止一起、查处一起,切实消除违法违章等投机分子的侥幸心理,全力维护法律法规、规划的严肃性。要严肃查处私自变更土地用途的违法行为,坚决杜绝项目业主私自将工业用地变更为住宅用地或是商业用地等行为的发生。
    三、寻求产业的支撑作用
    产业是立城之本,兴镇之基。要坚持把经济发展放在城镇建设的首位,以工业化推动城镇化,以城镇化促进工业化和现代化,实现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一)发挥第一产业的基础作用。第一产业发达才能使农村富裕、农民富足,进而推动产业繁荣、城镇化发展。要加快推动农村土地流转,逐步实现规模化经营。要着力发展特色农业,加快农产品加工园建设,着力推动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要扶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尤其是龙头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大力挖掘农产品附加值。要加快推进人口城镇化进程,妥善研究失地农民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的渠道和办法,实现农村人口充分就业。
  (二)发挥第二产业的支柱作用。第二产业兴盛才能为地方发展提供财力支撑,为剩余劳动力提供就业渠道。要千方百计招引大项目、好项目,充分发挥大、优项目对城镇化发展的带动和辐射作用。要鼓励和引导工业企业到镇处尤其是欠发展的镇处落户,为推动镇处协调、平衡发展筑牢基础。要成分发挥工业企业带动农村失地农民、剩余劳动力和失业人员就业的作用,努力推动人口向城镇集中。
  (三)发挥第三产业的聚集作用。第三产业繁荣才能为城镇发展增添活力,才能为市场主体和人口的聚集提供必要条件。要大力发展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第三产业,充分发挥其繁荣市场、带动就业、完善功能的作用。要鼓励民间资本投资第三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注重引进国内外知名服务企业入驻投资。要通过发展第三产业,起到在繁荣城镇的同时辐射农村、活跃农村、带动农村的作用。    

© 2020 湖北省黄冈市人大常委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