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推进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工作品牌打造
时间:2024-08-07 来源: 作者: [收藏] [打印] [关闭]
近期,阅读学习了湖北经济学院课题组撰写的“人大加强对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监督机制研究”一文,受益匪浅。该研究课题从人大监督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逻辑起点出发,在充分调研我省四类国有资产管理现状的基础上,对比分析中部六省情况,借鉴国际经验,研究提出了通过制度建设、重点突破、协调联动、信息公开等方式构建人大对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监督的长效机制,以强化监督推动国有资产管理提质增效。通过学习进一步提高了思想认识,启发了我们对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加强监督的新思路,也进一步增强了打造好我市人大国资监督工作品牌的信心。
一、学习体会与感悟
可以说,该课题调研深入、分析全面、思路清晰,对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和推进人大国有资产监督工作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是抓住了预算监督新的着力点。传统的预算审查监督,仅指预算编制、调整、执行与决算,在国有资本经营收益纳入预算编制管理后,称之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四本预算”之一,国资监督与预算监督紧密相连。课题组抓住预算监督的延伸点和新的着力点,紧紧围绕“国有资产”这个“全体人民的共同财富”管理使用效果如何,怎么监督,谁来监督的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阐述了人大加强国资监督的逻辑起点,包括法律有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第6条、第7条、第9条、第10条明确规定所有国有资产都属于国家所有,既全民所有,是全体人民的共同财产。《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等法律都明确了人大及其常委会对国有资产管理、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具有审查批准和依法监督的职权。制度有要求--为加强监督,2017年中共中央下发《关于建立国务院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制度的意见》,明确了综合报告与专项报告相结合的报告方式,对人大加强四类国有资产管理监督提出了新要求。工作有探索--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中央和地方逐步加强了各类国有资产管理力度,人大及其常委会也逐步加大了对各类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监督。国外有借鉴—世界各国议会都采取不同方式对国有资产的管理机构和管理程序进行立法和实施监督,规范管理。
二是对国资管理监督现状进行了深入剖析。研究课题从湖北做得怎么样,中部六省开展得如何,实践中存在什么问题等现状,以及人大监督国有资产管理面临的难点进行了归纳、对比和深入分析。提出了企业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管理体制不明晰、监管质效不高和信息公开不够等问题;对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提出了使用利用效率有待提高、资产与部门预算管理结合程度不高等问题;在国有自然资源资产方面,主要存在家底不清、价值认定比较困难等问题。人大针对这些问题和国有资产管理中的系列工作加强了监督,在监督实践中,面临的问题也不少,主要包括人大开展国资实质性监督的共识尚未达成、监督实施的法律法规不健全、监督的基础薄、监督方式单一、与预算审查监督结合不够、监督能力、监督刚性有待加强等。从部门管理存在的问题和人大监督面临的难点进行对比分析,再对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和上级要求进行系统思考,引导出部门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和强化人大监督的必要性、迫切性。
三是研究提出了人大国资监督的重点。课题组认为,要将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作为人大国资监督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围绕推动区域发展布局、国资国企改革、科技创新、绿色崛起等重点领域,处理好监督与支持的关系,构建高质量发展合力。人大对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监督重点:一是着力对政府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监督;二是着力对国有资产功能定位实现情况的监督,既对四种不同类型的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监督,对其功能定位加以研究,构建人大监督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评价指标体系;三是对国资监管中重大信息是否公开进行监督,是否依法依规设立信息平台,实现人大、政府、部门、企业的互联互通;四是对资产管理是否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监督,国有资产管理的效果最终会体现在一般公共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之中,同时通过相关支出预算进行安排,构成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配置、企业国有资本注入、企业改革以及城市建设等支出,形成新的国有资产增量。这些收与支,这些资产的形成与资本资产的运营管理效果都需要监督。
四是探索了人大国资监督的实现路径。研究课题指出,要做好人大国有资产监督工作,就必须构建人大监督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长效机制,以制度、机制来引领人大监督工作走深走实。一是加强相关立法,从法律层面明确人大监督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法律地位,保证人大监督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全口径、全覆盖;二是深化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监督与预算监督相结合,从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编制、国有资本收益收取、收支预算统筹以及规范报告文本等,相互衔接、交叉监督;三是建立人大国资监督协同联动和会商机制,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监督与资本经营预算审查监督的有效衔接,推动完善问责机制,强化和统筹出资人监督、纪检监察监督、巡视巡察监督、审计监督及社会监督力量,建立有效的监督协同联动与会商机制,切实防止国有资产闲置、浪费、流失;四是进一步强化人大监督刚性,充实监督力量,拓展监督方式,提升人大对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监督的质效。
二、工作打算
阅读学习可以增长见识、开阔视野,目的是要解放思想、推动工作。结合黄冈实际,预工委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一是认真贯彻《决定》要求。按照省人大常委会2022年通过的《湖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监督的决定》有关要求,依法依规依程序加强我市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监督,提升部门(单位、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成效和人大监督质效。
二是积极推动五年规划实施。抓好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的《黄冈市人大常委员会关于建立市人民政府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制度的五年规划(2022-2026)》中的各项工作落实,按照问题导向、目标导向,认真贯彻全过程人民民主要求,邀请委员、代表、专家等参与国资监督,衔接推动、做深做实五年规划中的每一项工作。
三是着力打造黄冈人大国资监督工作品牌。按照创新工作要求,打造我市国资监督“五个体系一个工程”工作品牌,目前已落实了领导协调体系、报表体系建设,并持续发挥智慧人大平台作用和加强市县监督工作联动。今年明年将重点推进部门评价指标体系和人大监督评价指标体系建设,前期已组织到浙江、山东考察学习先进经验,下一步将联合武汉大学专家团队进行指标体系研究,扎实推动品牌创建工作。
四是推动国资管理监督与预算审查监督有效衔接。在今年10月份的调整预算审查以及2025年的预算编制审查中,将重点关注资产配置预算安排、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国有资产处置收入、土地出让金收入等与国有资产资源相关的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安排情况,加大审查监督力度,促进国有资产管理提质增效和预算编制的科学规范完整。
五是进一步发挥智慧人大平台作用。充分发挥智慧人大平台和预算审查监督平台信息赋能作用,进一步推进国资管理与监督工作内容在平台上运行;与国资管理牵头部门对接,除继续报送国资管理基本信息外,加强国有资产重大变动情况、国资重大决策等方面内容的报送工作。
六是进一步推进国有资产监管信息公开。在公开的广度、深度上加力,使公开的内容更全面、完整和及时;在公开的方式上更多样,推动部门网站公开向政府网站、新闻媒体上公开,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市人大常委会预工委主任 余能华)
一、学习体会与感悟
可以说,该课题调研深入、分析全面、思路清晰,对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和推进人大国有资产监督工作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是抓住了预算监督新的着力点。传统的预算审查监督,仅指预算编制、调整、执行与决算,在国有资本经营收益纳入预算编制管理后,称之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四本预算”之一,国资监督与预算监督紧密相连。课题组抓住预算监督的延伸点和新的着力点,紧紧围绕“国有资产”这个“全体人民的共同财富”管理使用效果如何,怎么监督,谁来监督的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阐述了人大加强国资监督的逻辑起点,包括法律有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第6条、第7条、第9条、第10条明确规定所有国有资产都属于国家所有,既全民所有,是全体人民的共同财产。《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等法律都明确了人大及其常委会对国有资产管理、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具有审查批准和依法监督的职权。制度有要求--为加强监督,2017年中共中央下发《关于建立国务院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制度的意见》,明确了综合报告与专项报告相结合的报告方式,对人大加强四类国有资产管理监督提出了新要求。工作有探索--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中央和地方逐步加强了各类国有资产管理力度,人大及其常委会也逐步加大了对各类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监督。国外有借鉴—世界各国议会都采取不同方式对国有资产的管理机构和管理程序进行立法和实施监督,规范管理。
二是对国资管理监督现状进行了深入剖析。研究课题从湖北做得怎么样,中部六省开展得如何,实践中存在什么问题等现状,以及人大监督国有资产管理面临的难点进行了归纳、对比和深入分析。提出了企业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管理体制不明晰、监管质效不高和信息公开不够等问题;对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提出了使用利用效率有待提高、资产与部门预算管理结合程度不高等问题;在国有自然资源资产方面,主要存在家底不清、价值认定比较困难等问题。人大针对这些问题和国有资产管理中的系列工作加强了监督,在监督实践中,面临的问题也不少,主要包括人大开展国资实质性监督的共识尚未达成、监督实施的法律法规不健全、监督的基础薄、监督方式单一、与预算审查监督结合不够、监督能力、监督刚性有待加强等。从部门管理存在的问题和人大监督面临的难点进行对比分析,再对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和上级要求进行系统思考,引导出部门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和强化人大监督的必要性、迫切性。
三是研究提出了人大国资监督的重点。课题组认为,要将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作为人大国资监督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围绕推动区域发展布局、国资国企改革、科技创新、绿色崛起等重点领域,处理好监督与支持的关系,构建高质量发展合力。人大对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监督重点:一是着力对政府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监督;二是着力对国有资产功能定位实现情况的监督,既对四种不同类型的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监督,对其功能定位加以研究,构建人大监督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评价指标体系;三是对国资监管中重大信息是否公开进行监督,是否依法依规设立信息平台,实现人大、政府、部门、企业的互联互通;四是对资产管理是否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监督,国有资产管理的效果最终会体现在一般公共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之中,同时通过相关支出预算进行安排,构成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配置、企业国有资本注入、企业改革以及城市建设等支出,形成新的国有资产增量。这些收与支,这些资产的形成与资本资产的运营管理效果都需要监督。
四是探索了人大国资监督的实现路径。研究课题指出,要做好人大国有资产监督工作,就必须构建人大监督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长效机制,以制度、机制来引领人大监督工作走深走实。一是加强相关立法,从法律层面明确人大监督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法律地位,保证人大监督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全口径、全覆盖;二是深化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监督与预算监督相结合,从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编制、国有资本收益收取、收支预算统筹以及规范报告文本等,相互衔接、交叉监督;三是建立人大国资监督协同联动和会商机制,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监督与资本经营预算审查监督的有效衔接,推动完善问责机制,强化和统筹出资人监督、纪检监察监督、巡视巡察监督、审计监督及社会监督力量,建立有效的监督协同联动与会商机制,切实防止国有资产闲置、浪费、流失;四是进一步强化人大监督刚性,充实监督力量,拓展监督方式,提升人大对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监督的质效。
二、工作打算
阅读学习可以增长见识、开阔视野,目的是要解放思想、推动工作。结合黄冈实际,预工委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一是认真贯彻《决定》要求。按照省人大常委会2022年通过的《湖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监督的决定》有关要求,依法依规依程序加强我市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监督,提升部门(单位、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成效和人大监督质效。
二是积极推动五年规划实施。抓好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的《黄冈市人大常委员会关于建立市人民政府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制度的五年规划(2022-2026)》中的各项工作落实,按照问题导向、目标导向,认真贯彻全过程人民民主要求,邀请委员、代表、专家等参与国资监督,衔接推动、做深做实五年规划中的每一项工作。
三是着力打造黄冈人大国资监督工作品牌。按照创新工作要求,打造我市国资监督“五个体系一个工程”工作品牌,目前已落实了领导协调体系、报表体系建设,并持续发挥智慧人大平台作用和加强市县监督工作联动。今年明年将重点推进部门评价指标体系和人大监督评价指标体系建设,前期已组织到浙江、山东考察学习先进经验,下一步将联合武汉大学专家团队进行指标体系研究,扎实推动品牌创建工作。
四是推动国资管理监督与预算审查监督有效衔接。在今年10月份的调整预算审查以及2025年的预算编制审查中,将重点关注资产配置预算安排、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国有资产处置收入、土地出让金收入等与国有资产资源相关的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安排情况,加大审查监督力度,促进国有资产管理提质增效和预算编制的科学规范完整。
五是进一步发挥智慧人大平台作用。充分发挥智慧人大平台和预算审查监督平台信息赋能作用,进一步推进国资管理与监督工作内容在平台上运行;与国资管理牵头部门对接,除继续报送国资管理基本信息外,加强国有资产重大变动情况、国资重大决策等方面内容的报送工作。
六是进一步推进国有资产监管信息公开。在公开的广度、深度上加力,使公开的内容更全面、完整和及时;在公开的方式上更多样,推动部门网站公开向政府网站、新闻媒体上公开,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市人大常委会预工委主任 余能华)